close

那些出現在新聞照片裡的人們,後來怎麼了?攝影家黃子明在報社擔任攝影記者近30年,追蹤都市原住民部落議題多年,今年5月起,他展開尋人工作,找到過去新聞照片裡的主角重新拍照、採訪,以15組今昔對照的照片,追蹤這些人物故事。

 

「我在意的還是人,攝影記者雖然不一定能真的帶來影響,但可以透過作品,讓大眾看見,經過這些時間,事件有沒有什麼改變?」

 

黃子明長期以鏡頭關注慰安婦、移工、都市原住民部落等社會議題,而他和原住民權益相關的社會運動相遇的起點,就是30年前布農族東埔部落遭政府開發溫泉區而挖墳曝屍事件。

 

19874月的照片中,當時的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會長胡德夫和侄子布卡‧旮旮菉灣,帶著族人,扛著棺材板經重慶南路走到行政院抗議,「我印象很深刻,因為那是在戒嚴時期的抗爭,還就發生在總統府旁邊。」

 

不過,雖然至今常去走訪部落,新聞照片中的面孔太多,不一定有來往。於是黃子明將舊照片底片掃描成數位檔案,去各個部落找朋友、或參加豐年祭等活動時,就打開電腦問有沒有人認識,也透過社群網路搜尋名字尋人,最後找到了15張照片中的主角。

 

這些故事中,讓黃子明印象最深刻的畫面發生在汐止的花東新村。曾經是北台灣最大的都市原住民部落,2000年面臨拆遷命運,面對茫然的未知,有的居民於是選擇自己動手,拆掉一手打造起來的家。

 

黃子明拍照時,其中一位還未撤離的居民「海倫」和其他居民正在吃早餐,還請他喝了一杯酒,「後來,海倫就自己放火把房子燒掉了,點著菸蹲在旁邊。」可惜後來並未找到海倫,只找到畫面中另一位居民許耀輝。

 

展出的一系列15組照片中,可看出30年來原住民議題的發展軌跡。像是反雛妓運動的羔露·瑪萊,在照片中重回華西街,走過曾經以聲聲族語呼喚、救出原住民雛妓的暗巷。

 

有在溪園路部落抗爭中拿著標語下跪、幸好後來順利得到政府安置的小男孩蘇忠孝,也有因為政府在「李師科搶案」中沒收獵槍,逐漸失去打獵傳統的太魯閣族獵人咪嚕·武道。

 

「『原權旅程』30年,從原鄉到都市部落」黃子明攝影展自即日起至1125日於鄭南榕紀念館展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尋人 追蹤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.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